芬蘭造紙業的生物經濟之路
2017年,一座完全不使用化石燃料的工廠將在芬蘭中部的艾內科斯基(Aanekoski)建成。計劃于2017年第三季度投入使用的這座芬寶公司新一代生物制品工廠,投資約12億歐元,是芬蘭林業史上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北半球最大的木材加工廠,需要的所有能源均通過木質原料獲得,投產后紙漿年產量將達到130萬噸。此外,該工廠還將生產生物能源和各種新的生物材料。這座工廠每年將發電1.8太瓦時(TWh),新技術的使用將使這座工廠生產的生產電力是自身消耗電力的2.4倍,占芬蘭發電量的2.5%。該工廠的建成將成為全球制漿造紙企業轉型生物質一體化工廠的一個重要嘗試。
“芬蘭沒有給人很深印象的、多樣化的風景,或者郁郁蔥蔥的草木。”一本出版于50年前的《芬蘭史》這樣形容這個北歐國家。出生于芬蘭的美國歷史學家約翰•亨•伍里寧(John H. Wuorinen)在他1965年的著作里寫道:“現代芬蘭提供了一個罕有的例證,說明在遙遠的北緯地帶里,自然通常是吝嗇的,又每每是頑固地與人為敵的,然而人們終于戰勝了自然在他們前進道路上設置的種種障礙。”約有1/3國土面積位于北極圈內的芬蘭缺少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覆蓋了將近80%國土的森林在芬蘭的工業化進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至今,林業仍是芬蘭的支柱產業之一。
芬蘭國土面積33.8145萬平方公里,略小于我國的云南省,人口540萬,略高于我國的青海省。芬蘭人和森林的關系非常密切,在森林產品和服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希望可持續高效地利用這種資源。芬蘭預計,到2030年,全球需要增加50%的食物、45%的能源以及30%的水,他們相信,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在于大力發展生物經濟。2013年,芬蘭的生物經濟產出達到640億歐元,遠遠高出了政府的預計,其中一半以上來自林業產品。芬蘭相信,生物經濟是這個國家的未來。芬蘭就業經濟部、農林部和環境部聯合制定了芬蘭首個“生物經濟發展戰略”,旨在刺激芬蘭產業與商業的新一輪發展,推動芬蘭經濟在生物與清潔技術重要領域的進步,目標是將芬蘭生物經濟產值在2025年時提升至1000億歐元,并創造1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
該戰略定義的“生物經濟”是指通過可持續的方式利用可再生自然資源,生產和提供以生物技術為基礎的產品、能源和服務的經濟活動。生物經濟涉及初級產品生產、加工升級、終端市場等多個環節和部門,涵蓋了清潔技術和可再生資源利用、環境服務、材料的有效循環等多個領域。
芬蘭在發展生物經濟過程,非常注意合作與創新,將生物煉油和紙漿生產聯系在一起,當生產紙漿時候,生產過程中分流,提煉原油,制作生物燃料,將材料逐級利用、回收再生等,最大限度利用生物質潛力。芬蘭的生物燃料尤其是用于交通的生物燃料生產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芬蘭就業與經濟部森林工業戰略計劃主管Sixten Sunabacka先生表示:“我們在不同產業領域都率先進行融合。傳統的林業、能源產業和化工產業都融入了新的產業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樹木被精煉制成傳統和新式林業產品、能源、生物燃料和化學品。未來,我們能見到建筑、食品和紡織產品業也更加緊密地結合進這個生物經濟生態系統。”
芬蘭素有“千湖之國”之稱,境內有大大小小的湖泊18.8萬個,湖面面積約4400平方千米的塞馬湖(Saimma)是其中最大的一個,也是歐洲第四大湖。制漿造紙業一般被認為是環境污染的大戶,但在賽馬湖湖畔集聚著世界上最大的制漿造紙集群,而這里仍是芬蘭風景最美的景區之一。這與芬蘭重視環境保護和不浪費任何可以利用的生物質能源的理念和做法密切相關,值得我國借鑒。芬蘭的三大林業公司——芬歐匯川(UPM)、斯道拉恩索(StoraEnso)和Metsä就坐落在這里。當下全球經濟下滑,由于面臨數字化發展導致的紙張需求下降等問題,目前,三大公司都在尋求產品轉型,在生物經濟領域投入了很多努力。
2015年初落成的芬歐匯川拉彭蘭塔(Lappeenranta)生物精煉廠,是全球首家以木材原料生產可再生柴油的商業規模的工廠,投資額1.75億歐元,芬歐匯川以紙漿廠制漿工藝殘留物塔羅油為原料,通過自己研發的加氫處理工藝,每年可生產近10萬噸可再生生物柴油。
蜂窩內襯,門用紙芯,紙滑板 網址:m.178kyg.com
- 上一篇:贊助藝術新書用紙 斯道拉恩索《造化》亮相 [2015/11/30]
- 下一篇:福建漳州將全部取締小型造紙等污染水質項目 [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