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裝印刷行業“工業4.0”的三個階段
2008年3月,我國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12月,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提出了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計劃。
實際上,早在09年以前,國內就有大型印刷包裝企業開始嘗試量化融合,06年浙東某包裝集團(東經)開始了早期版本的“工業4.0”嘗試。該集團首先嘗試了“一般生產力+信息化+標準化”的融合。為此,還組建了一個超過20人的信息化隊伍,積極實施推行現場信息化、裝備智能化、服務網絡化及RFID與物聯網融合的智能化工廠建設。
據悉,此舉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作用已經具體呈現。原紙庫存水平下降60%,節約流動資金2000多萬元。現場生產作業計劃執行率,提高23%,達到96.5%......
這是國內首次嘗試工業4.0的升級步伐,后智慧印刷池海峰在科印傳媒上提出的“管理信息化、生產自動化、制程標準化和業務網絡化,四化融合”更加完善了這一概念。
那么,以紙箱、彩盒、印刷品制造為主的包裝印刷企業該如何實施工業4.0呢?智慧印刷編輯部認為:工業4.0是生產力的提升,中國印刷企業區別于歐美國家,自個的發展現狀不同,所導致的需求也處于不同階層。經營狀況出現問題的,有對業務量的需求;訂單飽滿的則對管理、質量、成本和發展產生需求。真正追求“工業4.0”的步伐因人而異。而目前許多印刷企業欠缺的是管理環節,導致內部生產混亂,交貨周期長浪費嚴重;外部業務萎縮或無法擴張。
智能生產實際是“設備與設備”和“人與設備”的信息交流,硬件和軟件的相互配合。這要求著印刷企業不斷提升自己的“軟、硬實力”。目前硬件部分較容易滿足,而信息化程度就參差不齊。
初級工程:信息建立
在開業務訂單時就能知道實時的成品庫存;在開施工單界面就能獲取原料動態庫存信息,包括實時存貨數、計劃占用數、采購和退貨在途數。系統的任務信息自動推送,環環相扣,動態關聯(上道流程要將任務自動推送給下道流程,下道流程的工作進展要自動反饋給上道)。這樣就能提升部門之間的協同能力,而且保證數據信息是完整的,不致于“斷鏈”。
中級工程:生產管理與標準制程
信息化觸角深入到基層崗位,生產任務進程信息由一線工人直接錄入,系統自動采集,并動態反饋給相關管理人員(由管理者對數據進行審核)。
--------------------------------------------------------------------------------
系統流程機制:一筆業務訂單從核價、報價、確定后,進入生產流程,進行工藝規劃,制訂工程單和生成采購外協計劃,之后任務通過系統自動分發到采購和相關生產部門。生產管理者通過排產試算系統將任務分發到印前、印刷、倉庫、切料、印后、外協和質檢等各個工作崗位。各個崗位的工作進程信息自動反饋,整體共享。如果業務訂單和生產工程有變化,變化信息能通過系統及時調整并通知到相關崗位。
印刷企業要從傳統制造企業蛻變為現代化的智能制造企業,首先要解決一個關鍵問題:業務管理信息流和生產技術信息流的無縫集成,企業不存在“信息孤島”,最終走向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最高境界是,人只是生產的組織者,由智能化的生產系統完成生產。另外通過業務標準和標準化制作流程來提升生產的質量和產量。
高級工程:“設備”握手“軟件”
包裝印刷企業的更高目標應該是系統化地引進智能包裝印刷設備,這類智能設備可以通過信息系統的指令實施生產。目前設備生產商對接口的開放程度較低,許多都要付費開通,小編通過這次“工業4.0”的浪潮呼吁,希望所有設備廠商和我們來一次握手。畢竟,開發的平臺更加被大眾接受。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進入“工業4.0”時代的步伐正在加快。中國的包裝印刷制品企業必須正視這一發展趨勢,積極加入到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進程中來。對眾多包裝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生死存亡的挑戰,也是一次千載難逢的轉型良機。
- 上一篇:30年潛心宣紙生產 改進宣紙制造技術 [2015/5/5]
- 下一篇:南京開展2015年印刷企業抽查核驗工作 [20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