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環保法"等實施 環保與經濟關系再引關注
此外,嚴格環保法規標準將倒逼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逐步淘汰從而驅動產業轉型升級。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大力淘汰落后產能使工業所占比重下降了0.36%,污染密集型行業比重下降0.39%,第三產業比重增加了0.24%。“大氣十條”“水十條”的實施對產業結構具有明顯優化作用,火電、鋼鐵、水泥、化工等高污染行業比重顯著下降,涉及大氣、水治理的高新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環保產業等新興產業比重將有所上升。
王金南進一步舉例,浙江省通過提高環保標準,整治關閉224家鉛蓄電池企業,而該省蓄電池行業生產總值不降反增,較整治前增長41.3%,利潤增長75%。
對此,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畢軍表示,國內一些研究表明,當環境管制成本增加1%時,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專利授權數量以及新產品銷售收入分別增加0.12%、0.30%和0.22%,證明了適當的環境要求利于企業贏利。
環境保護對經濟的直接貢獻是環保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據測算,“水十條”的實施,投資中直接用于購買環保產業的產品和服務達13926億元,間接帶動環保產業產值增加4856億元。
另有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以15%至20%的速度增長,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已達677億美元,居全球之首。僅以淄博為例,2014年該市環保投入達400多億元,環保投資的增加拉動了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淄博市環保產業仍連續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速,并為高端產業發展騰出空間,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30.7%。
“綠動力”需持續給力
“中國正在迎來綠色發展的時代,這也是世界發展的潮流。”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說,中國經濟進入到新常態后已經呈現出幾個重要的創新,首先提出了綠色發展目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節能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納入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胡鞍鋼說,從“十一五”到“十二五”再到“十三五”,我們正在走向總量減排與經濟發展脫鉤的階段,盡管環境質量改善仍有一定難度,但我們將為新興經濟體提供探索出一條路,成為環境治理良好的國家。
王金南認為,運用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發展,重要的是增強綠色驅動力。“加大綠色技術創新,加大環保有效投資,以環保大投入帶動綠色經濟大發展,完善環保市場化機制,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增強,環保標準不斷加嚴情況下,若缺乏可行、可靠、穩定的治理技術,企業要達到新排放標準時會“心有余而力不足”。為此,應同步加快相應節能環保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著力解決環境技術瓶頸問題。王金南建議,結合“一帶一路”、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以氣水土3個十條及“十三五”規劃為抓手,制定和實施針對性強的國家綠色清潔能源、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環境保護、固體廢物資源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智慧環保等8大工程體系,以綠色投入帶動產業發展。
環保部的上述分析報告同時建議設立國家綠色環保產業發展基金,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環保企業做大做強,整體拉升我國節能環保產業。
嚴格環境標準法規,建立公平競爭環境,已成為專家的普遍共識。此外,為最大限度減小環境保護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要疏堵結合,在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的同時,建立完善相關保障性政策,以幫助政府和企業渡過“難關”,這也是不能忽視的。
- 上一篇:發展中國家制漿造紙人員到亞太森博漿紙考察 [2015/9/23]
- 下一篇:維美德繼續保持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先地位 [2015/9/23]